今日之中国,是否如你所愿
1929年,《生活周刊》刊发以《未来之中国》为题的号外,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十问未来之中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个问题:吾国之军权何时归一,分散之军阀何时湮灭?三十四国治外法权何时可废,吾国之司法何时自主?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饿?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吾国何时可参与寰宇诸强国之角逐,拓势力于境外、通贸易以取利、输文明而和外人?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写了一句话,“吾举十问,实不知其答案。私以为,能实现十之五六者,则国家之幸,国人之幸!”
在那时,这是一个美丽的梦。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声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遭受百年屈辱的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这一站,就再未倒下。在这两次由学院组织的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会上,我们知道:此后7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行业先进人物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用他们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创造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这些先进人物,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杰出代表,他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其中很多同志都是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典型。
1968年12月5日,首都机场一架飞机着陆时失事。遇难者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是郭永怀。他是当时负责中国核武器实验的力学专家。当搜救人员从机身残骸中找到他时,发现他的遗体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人们将两具烧焦的遗体分开时,中间掉出一个公文包,完好无损。里边装着的,是中国核试验新得到的绝密数据。
黄大年教授在英国的18年,已经是享誉世界的专家。但在2009年,他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带领400人的团队,填补了我国在勘探技术上的空白,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他说,“我搞科研,没有敌人,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面对技术上难以逾越的鸿沟和外国技术的严密封锁,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顶住压力,燃尽一生,仰望星空,敢叫日月换新天。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必将引领青年学者向更高处攀登。如今,中国研发人员数量稳居世界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居世界首位,全球创新指数居世界前列。中国创新,正在改变世界。
1950年,刚从阅兵式下来的战士们,接到紧急调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40万年轻的战士,就这样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长津湖战役,志愿军顶着零下40度的恶劣天气,隐蔽6天,发动突击。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很多人才发现自己的战友,早已被严寒夺去了生命。上甘岭战役,持续血战43天,击退敌人冲锋900多次……他们之中,有18万人,永远地留在了异国的土地。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他们知道,背后就是父老乡亲,背后就是你的浙江,你的福建,你的江西,我们的新中国。2020年9月28日,第七批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回国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欢迎志愿军忠烈回国,我部歼-11飞机2架,奉命为您全程护航。”我们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如今那十问,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最稀松平常的一部分。
我们取得了更多更强更大更举世瞩目的成就。我随手一翻,就有无数的数据,随手一搜就有无数的图片,它们都在证明着这个国家有多么强大。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些数字背后的那一群人。
这群人中,有人足以载入史册,名流千古,有人如螺丝钉般普通,默默无闻。
他们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军人,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农民。
他们是你,也是我。是每一个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的中国人。
今日中国,是否如我们所愿,取决于我们的前人。
而明日中国,是否如下一代所愿,则取决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因为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我们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